水利部规划计划司 主办
太湖流域水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顾萍)
打印】【关闭
2006-08-21 17:35  
 
 

 

太湖流域水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太湖局   顾萍

 

太湖流域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三面临江滨海,一面环山,北抵长江,南濒钱塘江,东临大海,西以天目山、茅山为界,流域面积36895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0.4%。流域地形呈周边高、中间低的碟状,中东部为平原地区占总面积的80%,西部为山丘区占总面积的20%。总水面积5551平方公里,水面率15%,其中河网水面积2400平方公里,湖泊水面积3160平方公里。

流域河道总长约12万公里,河道密度为3.3公里/平方公里,水面比降平缓(通常约十万分之一、二,流速约0.20.3/秒),河流流向往复不定,是典型的平原水网地区。

 

一、社会经济

流域行政区划分属江苏、浙江、上海、安徽三省一市,其中江苏52.6%,浙江32.8%,上海14%,安徽0.6%。太湖流域为我国经济发达区域,流域内分布有上海、苏州、无锡、常州、杭州、嘉兴、湖州等大中城市。2004年末流域总人口4131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3.2%,国内生产总值(GDP18266亿元,占全国GDP13.4%;人均GDP4.4万元,是全国人均GDP4.2倍。太湖地区已形成一个包括大、中、小城市和众多乡镇的城镇体系,大部分平原地区已逐步城市化,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二、流域水资源现状及存在问题

太湖流域是著名的江南水乡,它因水而美,因水而兴,因水而富。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流域水问题尤其是水资源问题日趋突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高,水资源保护工作难度大,水污染治理滞后,水污染严重,呈现水质性缺水,水生态、水环境恶化;水管理不协调等。太湖流域水资源状况及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本地水资源量不足

太湖流域雨量丰沛,据1956~2000年水文系列统计分析,太湖流域多年平均降水为1177毫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77.4m3。流域大部分为平原地区,人口密度大,平均为1119/km2,是全国平均人口密度的8倍,从而流域人均、亩均本地水资源占有量为456m3662m3,为全国的1/51/2

太湖流域为中国经济社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2000年流域用水总量316亿m3,人均用水量813m32004年流域总用水量已达344.3亿m3,人均833m3),流域本地水资源量严重不足。由于流域独特的地理条件,有丰沛的过境水量,长江和钱塘江多年平均入海水量分别为9360亿m3408亿m3,且水质良好。目前,流域从长江、钱塘江引入和直接引用的水量已超过本地水资源量。目前,通过引进大量的引调水资源量加之流域内水量的重复利用后,流域现状水资源量基本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用水需求。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加,经济社会的发展,太湖流域的需水量持续增加,用水结构不断调整,对供水的要求将更高。1980年至2000年的20年中,流域的用水量平均年增4.1亿m3,年增长率1.5%。其中,农业用水比例由59%降为36%,而生活用水比例由6%上升到12%,工业用水比例由35%提高到52%。据预测,到2010年、2020年,中等偏枯年,流域需水量将分别达到342亿m3356亿m3;用水结构也将进一步调整,如不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将对流域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2、流域河湖水污染严重

流域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以牺牲资源、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目前流域污染治理大大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流域河道水质污染严重,湖泊富营养化。目前仅有6.5%的水体达到地面水标准III类以上,15.3%的水体为IV类,其余水体为V类或劣于V类,III类水几乎消失。

太湖流域因水污染造成的水质型缺水问题已十分突出,目前,流域内的嘉兴市河网水污染严重,很难找到符合水质要求的饮用水水源地,正研究选择新的供水水源地;上海市黄浦江上游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常受支流和下游污水回荡影响;无锡市梅梁湖水源地水质夏季常受蓝藻爆发影响。

当地河湖水源作为流域供水的主体,但水质污染严重,而长江、钱塘江的优质供水虽能解决部分优质流域供水,但受沿江口门引调能力的限制,因此流域当地河湖供水水源水质问题将是制约流域供水的瓶颈。

流域存在的水质型缺水问题除了影响经济发展外,造成的另一个后果是地下水资源被严重超采,地面沉降日益加剧。同时流域水环境恶化还引发了流域省际边界因水污染引起的水事矛盾。

3、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低

据统计,2000年太湖流域人均用水量813m3,大大超过人均本地水资源量;万元GDP用水量325m3,与发达国家如美国(79m3)、英国(13m3)、日本(21m3)尚有很大差距,甚至与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发展中国家巴西(62m3)都有较大差距。同时,流域内仍存在用水浪费、节水器具普及率较低等问题,目前流域内近半数以上城市的自来水管网漏失率超过国家规定。

4、生态环境退化

水污染导致水生态环境退化,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稳定性下降,水生植物被破坏,水体自净能力减弱。部分河道黑臭,特别是一些中小河道被盲目侵占、堵塞严重;由于围湖养殖无序、围垦过度,湖泊沼泽化、富营养化严重。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太湖流域因围垦而产生的湖泊萎缩面积已达306km2;仅太湖就萎缩160km2,减少蓄水量3亿m3,东太湖50%以上的湖面已经严重沼泽化。

地表水污染导致地下水严重超采,所引发大面积沉降对流域水生态环境又造成严重危害。流域因深层地下水超采已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20个,总面积达9721 km2;地面沉降面积9668km2,最大沉降深达2.6m。近年来,为控制和减缓地面沉降,江、浙、沪两省一市政府采取了严格的控制措施,地面沉降有一定减缓趋势。

三、几点粗浅认识

1、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

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量和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把加强水资源节约与保护,推进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作为解决太湖水质型缺水问题的根本。要抓紧编制完成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完成太湖水量分配方案,制定各行业用水定额,落实各区域水资源配置方案和总量控制目标,初步建立起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用水制度。

要大力发展农业节水,高标准实施工业节水,广泛推行生活节水,有效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要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关系,通过节约用水、水资源保护、水污染治理等综合措施的实施,保护水生态与水环境。

2、流域水资源调控能力有待提高

通过治太骨干工程建设,太湖流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水资源调控能力。但目前流域引水入湖河道主要靠望虞河,引水能力不足;望虞河、太浦河等骨干河道两岸缺乏有效控制,污水排放和引、供水矛盾突出,存在不敢蓄,蓄不住,清污不分,引水难,供水亦难得状况。太湖上游特别是湖西地区缺乏直接引水入湖工程,难以加快太湖西北部和中心湖区水体的置换,水体流动不畅。因此,需进一步完善工程体系,对水资源在时、空上实现有效调控和优化配置,以满足流域引、供水要求。

3、水资源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亟待健全和完善

目前由于与流域息息相关的工农业布局、污染控制、资源开发、水产养殖、生态保护等由其他部门依法进行管理,各部门从单一目标出发、局部利益,对水域某些资源片面开发、垄断管理,并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和协商机制,难以有效解决太湖流域当前急需解决的资源、环境和生态问题。因此应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用制度来约束和管理水事活动,解决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建立统一规划、共同决策、分工负责的流域水资源管理运行模式。

 

 

 
 
附件下载


京ICP备14010557号 主办:水利部规划计划司 网站联系电话:010-63202778
政府网站标识码:bm2000000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40号